大连市关于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3 22:23:04   浏览:986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大连市关于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规定

辽宁省大连市人民政府


大连市关于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规定

(2008年10月19日大连市人民政府令第98号公布)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获取政府信息,充分发挥政府信息在生产、生活、经济和社会活动中的服务作用,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政府信息,是指市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直属机构,县(市)区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直属机构,乡、镇人民政府,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保税区、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大连花园口经济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统称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本规定所称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是指除行政机关依法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根据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向行政机关申请获取相关政府信息的活动。
  第三条 大连市行政区域内的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是全市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市的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并承担市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具体工作;县(市)区人民政府办公室是本级政府的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本级政府所属工作部门、直属机构以及乡、镇人民政府的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并承担本级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具体工作。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保税区、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大连花园口经济区管理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管理委员会所属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的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并承担管理委员会信息依申请公开的具体工作。
  第五条 行政机关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应当坚持公正、公平、便民、及时的原则。
  第六条 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包括下列政府信息:
  (一)属于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
  (二)政府内部信息及公文;
  (三)正在调查、讨论、处理或审议过程中的;
  (四)与行政执法有关,公开后可能会影响检查、调查、取证等执法活动公正、合法进行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公开的其他政府信息。
  第七条 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由制作或者保存该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法律、法规、规章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前款规定的行政机关被撤销或者发生变更的,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由继续行使其职权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
  第八条 行政机关应当指定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具体工作,并建立、健全有关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的各项工作制度。
  第九条 行政机关应当将本机关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机构的名称、办公地址与办公时间、联系电话与传真号码、电子邮箱地址、工作流程以及服务承诺等,编入本机关的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向社会公布,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予以更新。
  第十条 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大连保税区、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大连花园口经济区管理委员会,可以指定或者设立场所,集中接收向本级政府、管理委员会及其工作部门、直属机构和所属乡、镇人民政府提出的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申请。
  第十一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应当向本规定第七条规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无法确定行政机关的,可以向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咨询,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应当即时予以告知。
  第十二条 申请人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应当填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上的下列内容必须填写:
  (一)申请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
  (二)政府信息内容的描述,包括能够据以指向特定政府信息的文件名称、文号或者其他确切特征;
  (三)获取的载体形式,包括纸质、磁盘、光盘等;
  (四)交付的方式,包括邮寄、递送、传真以及自行领取等。
  申请人在一张申请表内原则上只可以申请公开一条政府信息。
  第十三条 申请人填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向行政机关提出,由该机关代为填写,申请人签字或者盖章确认。
  申请人描述所需政府信息的文件名称、文号或者确切特征有困难向行政机关咨询的,行政机关应当提供必要的帮助。
  第十四条 申请人填写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可以当面向行政机关提交,也可以通过政府网站或者电子邮件、信函、电报、传真等形式向行政机关提交。
  第十五条 申请人提出的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机关可以不予受理,并向申请人说明理由:
  (一)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与申请人的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无关的;
  (二)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已经主动公开的;
  (三)同一申请人无正当理由重复申请公开同一政府信息的。
  第十六条 行政机关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应当即时出具登记回执,并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审查申请材料内容是否明确和符合规定要求;
  (二)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对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进行保密审查;
  (三)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规定需要报请批准的,报请批准;
  (四)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公开后可能损害第三方合法权益的,书面征求第三方意见;
  (五)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其他行政机关的,应当进行协调达成一致意见。
  前款第(四)项规定的政府信息第三方不同意公开或者在十五日内不答复的,不予公开;但行政机关认为不公开可能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应当依法予以公开,并将公开的内容和理由书面告知第三方。第(五)项规定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对其公开的意见不一致的,由受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行政机关报请本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协调解决。
  第十七条 行政机关应当根据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办理情况,按照下列规定分别作出答复:
  (一)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内容不明确或者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一次性告知申请人更正、补充,出具政府信息补正申请通知书;
  (二)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公开范围的,告知申请人获取的方式、途径,出具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
  (三)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中含有不应当公开的内容,但能够区分处理的,告知申请人可以部分公开及其获取方式和途径;对不予公开的部分,说明理由,出具政府信息部分公开告知书;
  (四)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本规定第六条规定情形的,告知申请人不予公开及理由,出具政府信息不予公开告知书;
  (五)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不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的,出具非本机关政府信息告知书,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行政机关申请;
  (六)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但本机关未制作或者保存的,告知申请人该政府信息不存在,出具政府信息不存在告知书。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按照第十七条的规定答复申请人,能够即时答复的,应当即时予以答复;不能即时答复的,应当自收到申请表之日起十五日内作出书面答复。十五日内不能答复的,经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可以延长十五日,并应当将延长期限的理由告知申请人。
  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涉及第三方合法权益的,行政机关征求第三方意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前款规定的期限内。
  因不可抗力或者其他法定事由不能在规定期限内答复申请人的,期限中止计算,障碍消除后期限继续计算。行政机关应当将期限的中止和恢复情况及时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九条 申请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符合本规定第十七条第(二)、(三)项情形,需要制作信息的,行政机关能够在答复时制作的,应当在收到申请人缴纳的成本费用后即时制作;不能在答复时制作的,应当在收到申请人缴纳的成本费用后三日内制作。
  行政机关公开政府信息收取成本费用,应当执行国务院价格、财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第二十条 行政机关制作政府信息后,能够即时交付申请人的,应当即时交付;不能即时交付申请人的,应当在二日内按照申请人要求的方式邮寄、递送、发送传真或者通知申请人前来领取。
  第二十一条 行政机关无法按照申请人要求制作或者提供政府信息的,可以安排申请人查阅相关资料或者采取其他适当方式公开。
  第二十二条 申请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已经移交档案馆或者档案机构的,由受理申请的行政机关持本单位查档公函和介绍信,证明身份,说明利用目的、范围、方法(阅档、摘抄、复制),到档案馆或者档案机构查询和获取相关政府信息,并按照本规定第十六条至第二十一条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 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政府信息公开受理登记回执、政府信息补正申请通知书、政府信息公开告知书、政府信息部分公开告知书、政府信息不予公开告知书、非本机关政府信息告知书、政府信息不存在告知书等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文书,应当使用市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主管部门统一制定的格式文本。
  行政机关应当在机关网站上提供可以供下载的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文书。
  第二十四条 申请人向行政机关申请提供与其自身相关的注册登记、税费缴纳、社会保障等政府信息的,应当持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证明文件,当面向行政机关提交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并签名或者盖章。
  申请人有证据证明行政机关提供的与其自身相关的政府信息记录不准确的,有权要求该行政机关予以更正。该行政机关无权更正的,应当转送有权更正的行政机关处理,并告知申请人。
  第二十五条 行政机关受理、办理、答复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应当统一在“大连市政府信息公开管理系统”上进行。
  第二十六条 申请人属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或者确有其他经济困难情形,无力缴纳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成本费用的,经本人申请、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负责人同意,可以减免相关费用。
  行政机关不得通过其他组织、个人以有偿服务方式提供政府信息。
  第二十七条 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主管部门和监察机关,应当加强对行政机关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
  行政机关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情况,纳入各级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考核体系和本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作为各级政府年度社会公开评议和目标(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考核与评议结果应当予以公布。
  第二十八条 申请人认为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依申请公开信息义务的,可以按有关规定向本级监察机关、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对本级监察机关、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主管部门的处理不满意的,可以向上一级行政机关、监察机关或者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主管部门举报。
  申请人认为行政机关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九条 行政机关违反本规定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处理。
  第三十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外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公开大连市的政府信息,适用本规定。
  第三十一条 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组织的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依照本规定执行。
  中央、省垂直领导行政机关的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参照本规定执行。
  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公共交通、环保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依申请公开有关信息工作,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三十二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复员军人婚姻处理问题的批复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复员军人婚姻处理问题的批复

1954年10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

华东分院:
10月5日东法行字第5225号报告收悉。
关于复员军人婚姻处理问题,根据你们在报告中所引关于“革命军人婚姻问题座谈会纪要”的联合通知附件中第一个问题的处理意见,转业军人与复员军人是有所不同的。对于转业建设军人的婚姻问题,不能完全按一般群众婚姻问题处理,应持特别慎重的态度。在同一问题的处理意见中,已经详予举例说明。至于复员军人及1950年6月30日前持有证明文件的“退伍复员军人”的婚姻问题,应该如何处理,虽未于上述处理意见中一并提到,但参照纪要中第二个问题的处理意见,在处理此类问题时仍应注意下列两点:
一、复员退役革命残废军人的配偶提出离婚者,应严格审查离婚理由,如以对方残废或因残废影响劳动而要求离婚者,不能认为是正当理由,于说服无效后,应驳回其离婚之诉。
二、除女方确受复员军人虐待的,应支持其离婚要求外,一般的不要轻易判离。如女方坚决要求离婚,应经区人民政府或县市法院进行调解,调解不成或双方感情事实上已发展到非常恶劣的程度,无法恢复时,则可按婚姻法第十七条的精神处理。
此复

附:最高人民法院华东分院关于转业回乡生产的转业军人与复员军人的婚姻处理问题的请示 东法行字第5225号
最高人民法院:
按安徽省金寨县人民法院秘字第001号报告,请示关于转业回乡生产的转业军人与复员军人,有何区别,对他们的婚姻问题是否一样看待等问题。经与华东行政委员会民政局联系称:“回乡生产的转业军人与复员军人在性质上并无区别,仅是因时间先后在名称上不同而已,”该局意见:“对他们的婚姻问题,应同样对待,又如1950年6月30日前转业的“退伍复员军人”持有证明文件者,亦应与转业军人同样处理”。但参照中央人民政府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军委总政治部、内务部1952年12月15日司行字第820号关于革命军人婚姻问题座谈会纪要的联合通知的附件(一)、问题的处理意见:“转业军人在转业回乡后虽已不是现役革命军人,但这次转业不同于过去复员退役……对于转业建设军人的婚姻问题,不能完全按一般群众的婚姻问题处理”。根据上述精神,我们认为转业军人与复员军人在性质上似有区别的,对复员军人,及1950年6月30日前持有证明文件的“退伍复员军人”,他们的婚姻问题究竟按一般群众的婚姻问题来处理,抑与转业军人同样对待,存在疑问。为此,报请你部核示,以便转复金寨县人民法院遵照办理。
1954年10月5日


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批准四川、重庆、河北、福建省(市)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通过审查认可的通知

国家烟草专卖局


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批准四川、重庆、河北、福建省(市)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通过审查认可的通知




  依据《烟草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网管理办法》,国家局组织有关专家按照《烟草行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审查认可细则》分别对四川、重庆、河北、福建省(市)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进行了现场评审。根据评审组的评审报告,经研究,批准四川、重庆、河北、福建省(市)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通过烟草行业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审查认可体系(2001年版)的审查认可,并颁发审查认可及授权证书。

  附件:
 
  审查认可及授权证书编号

  四川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审查认可及授权证书编号:[2003]国烟质检认字010号;
  重庆市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审查认可及授权证书编号:[2003]国烟质检认字011号;
  河北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审查认可及授权证书编号:[2003]国烟质检认字012号;
  福建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审查认可及授权证书编号:[2003]国烟质检认字013号。







二○○三年十一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