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务公开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30 16:29:13   浏览:828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务公开办法

海关总署


海关总署第137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务公开办法》已于2005年12月8日经海关总署署务会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2月1日起施行。


  署 长 牟新生

  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务公开办法





  第一条 为了增强海关行政执法透明度,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执法监督,根据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关务公开,是指海关在依法行使职权的过程中,对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事项的内容、程序等信息,予以公开并接受监督的行为或者措施。

  第三条 关务公开应当遵循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因地制宜和利于监督的原则。

  第四条 关务公开由海关总署、直属海关、隶属海关和各派出机构依照本办法组织实施。

  第五条 海关应当指定关务公开工作的有关管理部门,具体承办下列事项:

  (一)研究制定关务公开方案,确定关务公开的具体范围、形式、程序等事宜;

  (二)受理向海关提出的关务公开申请;

  (三)更新关务公开信息;

  (四)对关务公开涉及的相关档案资料及时立卷、归档保存。

  关务公开有关管理部门的名称、办公地址、办公时间、联系电话应当向社会公开。

  海关有关监督部门应当对关务公开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第六条 下列内容海关应当公开:

  (一)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的法律、行政法规、海关总署规章、海关总署公告、直属海关公告、行政裁定等;

  (二)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利益的重大事项的目的、决策依据、决策结果和论证情况等;

  (三)海关行政许可项目和审批项目的相关情况;

  (四)海关实施其他具体行政行为的具体部门的名称、地址、电话,实施其他具体行政行为的依据、条件、程序、时限,是否收费、收费标准,办理结果以及救济途径等;

  (五)海关的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以及办公地点、办公时间;

  (六)现场业务作业流程、服务时限承诺,以及办理现场业务海关人员的姓名、职务、职责、工号、办公电话;

  (七)海关职业纪律、工作纪律和行为规范;

  (八)其他法律、行政法规以及海关总署规定应当公开的事项。

  第七条 海关对行政管理相对人作出行政处理决定时,应当向其告知下列内容:

  (一)作出决定的机关;

  (二)决定程序;

  (三)决定依据和理由;

  (四)决定结果;

  (五)救济途径和时限。

  第八条 本办法第六条未列明的其他内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海关应当对外公开的,可以向海关申请公开。

  与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行政处理决定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要求海关告知本办法第七条未列明的其他有关内容。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要求海关向其公开有关自己的信息,发现该信息的内容有错误或者不准确的,可以向海关说明理由,并有权要求更正。

  第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公开:

  (一)涉及国家秘密的;

  (二)属于商业秘密或者公开可能导致商业秘密被泄露的;

  (三)属于海关工作秘密的;

  (四)属于个人隐私或者公开可能导致对个人隐私权造成不当侵害的;

  (五)公开后可能会影响公共利益或者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海关总署规定不予公开的其他情形。

  第十条 海关应当保证公开内容的有效性。公开内容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进行更新。

  第十一条 依据本办法第六条规定公开的内容,海关应当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以下一种或者几种形式及时予以公开:

  (一)报刊、杂志;

  (二)互联网海关门户网站;

  (三)广播、电视等公共媒体;

  (四)在主要办公地点设立供公众查阅的资料室、在公告栏和宣传橱窗进行张贴公布、通过计算机触摸屏、电子屏幕对外公开等;

  (五)免费发放资料;

  (六)新闻发布会;

  (七)听证会;

  (八)征求意见会;

  (九)制定关务公开手册、关务公开指南;

  (十)其他便于公众及时准确获得信息的形式。

  以海关总署令形式公布的海关规章以及以海关总署公告形式发布的其他海关规范性文件应当在《海关总署文告》上刊登。

  第十二条 海关行政管理相对人向海关申请公开本办法第八条第一款所列内容,并经海关同意的,海关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的形式公开。

  第十三条 依据本办法第八条规定公开的内容,海关可以视条件安排适当的时间和场所,供申请人当场阅读或者自行抄录。

  第十四条 海关拟作出的决策、制定的规定或者编制的规划、计划、方案等,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重大利益,或者有重大社会影响的,在制定过程中,起草或者决定机构应当将草案和理由向社会公开,在充分听取公众意见后进行调整,再作出决定。

  第十五条 海关应当在主要业务现场设立专门接受咨询的岗位。

  第十六条 海关应当设立关长接待日,并对外公开关长接待日的时间和地点。

  第十七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照本办法第八条申请公开的,应当提出书面申请。

  申请书应当包含以下内容:

  (一)申请人的基本情况,包括姓名或者名称、地址、身份证明、联系方式等;

  (二)请求公开的内容描述或者相关资料;

  (三)申请人的签名或者盖章;

  (四)申请时间。

  第十八条 海关收到申请后,应当区分不同情况作出如下处理:

  (一)属于公开范围的,应当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及时对外公开,并告知当事人;

  (二)属于不予公开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不予公开,并说明理由;

  (三)不属于受理海关掌握范围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能够确定掌握该信息的海关或者部门的,应当告知联系方式;

  (四)申请公开的信息不存在的,应当告知申请人;

  (五)申请公开的内容不明确的,应当告知申请人更改、补充申请。

  能够当场予以答复的,海关可以直接对有关情况进行登记,不再制发相关文书。

  第十九条 关务公开工作应当接受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监督。

  第二十条 海关应当公布关务公开举报电话和举报地址。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有权将海关关务公开内容不真实、程序不合法等违反本办法的行为向海关监督部门进行反映、举报或者投诉。监督部门应当在接到反映、举报或者投诉之日起15日内调查核实处理。
  对监督部门在规定的期限内未作处理,或者对处理结果不满意的,可以向其上一级监督部门反映,上一级监督部门应当责成原监督部门限期办理,或者直接组织调查处理。

  第二十一条 缉私部门适用警务公开的有关规定。警务公开规定没有明确的,适用本办法。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海关总署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6年2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召开天津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决定

天津市人大常委会


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召开天津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的决定



(2002年3月19日天津市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
  天津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天津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2年4月23日召开。建议会议的主要议程是:听取和审议天津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审查和批准天津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与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审查天津市2001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和2002年预算草案,批准天津市2001年市级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和2002年市级预算;听取和审议天津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天津市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天津市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等。

浅谈毛泽东领导思想中的方法论

崔建国(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领导是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所采用的各种手段、方法和程序的总和。它在领导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领导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独具特色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是毛泽东领导思想的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特别重视领导方法。他从马克思主义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过程中化为系统的领导方法、工作方法。
一、 毛泽东提出实现领导任务必须解决领导方法问题
毛泽东在《中央关于领导方法若干问题》一文中指出:“我党一切领导同志,必须随时拿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方法去同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领导方法相对立,而以前者去克服后者。”[毛泽东选集第三卷875页]他把科学的领导方法提到极其重要地位。毛泽东从一开始进入党的领导活动就十分关注领导方法问题。他说:“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25页]这就指明了科学的领导方法是实现领导目标的关键环节。科学的领导方法是领导活动的重要因素。如果方法不对,领导工作就得不到广大群众得拥护和支持,就不能朝着正确得方向推进,就会影响到领导工作成败。他把科学的领导方法提到极其重要得地位,他说:“制定正确的领导方法是领导工作党的必要内容。”[毛泽东著作选读第一卷125页]
二、 毛泽东提出无产阶级得方法论原则和基本领导方法
1.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领导思想的核心,是整个思想方法,领导方法的精髓。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这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选集第三卷1971,759页]由此,我们可以得知实事求是一词的科学含义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指导下,对客观事物做周密的调查研究,从中发现事物固有的规律性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它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就是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毛泽东同志说:“在我们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于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毛泽东选集第三卷1991年版899页, 900页]
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在领导方法中的具体运用。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科学的阐明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揭示和论证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觉得力量。群众路线是建立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理论基础之上的,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在领导方法上的生动体现。
执行群众路线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二是领导骨干和广大群众相结合。在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还必须采取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这是群众路线领导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反映了个别——一般——个别的认识规律。人们认识客观事物总是先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再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事物;总是先认识许多不同事物的特殊本质,才有可能进一步认清事物的共同本质。然后,在以对事物共同本质的认识为指导,继续的研究那些尚未研究过各种具体事物,找出这些事物的特殊本质,补充丰富和发展人们对事物共同本质的认识。党的一般号召反映了对事物共同本质的认识,对革命和建设规律的认识。这种一般号召还要回到个别指导中去,在许多新的个别指导中总结出新的经验,形成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号召和意见。这就表明;个别——一般——个别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一个统一的过程,本身就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所不可缺少的内容。这个过程也就是制定和贯彻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过程
领导干部与广大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即,如何处理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关系的领导方法。它要求任何单位都必须有一个以该单位首要负责人为核心的少数积极分子的领导骨干。他们是在群众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他们积极正派,团结一致,密切联系群众。通过他们在工作中调动和组织群众的积极性,把上下两方面积极性结合起来。如果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领导骨干的恰当地组织和引导,群众的积极性便不能持久,或许可能偏离正确的方向。这是党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领导方法上具体运用。
三、毛泽东的领导思想方法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理论和实践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实践是人们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化活动,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在毛泽东的领导思想中不仅注重理论学习更注重社会实践,注重国情的调查研究,注重向群众学习。毛泽东说:“你对那个问题不能解决么?那末,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历史吧!”[《毛泽东选集》一卷110页]这是毛泽东自身实践的总结。毛泽东的科学领导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在领导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就是说,它是解决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一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的科学领导方法。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要取得成功就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去实现。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各自特点,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领导思想,领导我抗日军民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民主革命时期,党内曾盛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毛泽东同志在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革命发展规律,终于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建立了人民共和国。毛泽东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经验特别是教训,于是有了《反对本本主义》,有了“马克思主义的?本本′要学,但是必须同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思想路线。
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到领导实践,形成具有中国共产党特色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是毛泽东领导思想理论的重要贡献。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领导艺术大师。在他波澜壮阔的领袖生涯中,创造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领导艺术杰作。



参考文献
冯秋婷 《新编领导科学简明教程》2001年 中央党校出版社
张文正主编 《党的领导概论》1991年 中央党校出版社
潘国琪 毛泽东领导思想初探 1994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张延生 党的领导理论与实践研究 讲课稿